中注协: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业发展研究资料 No.2024-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发文标题: 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研究——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24-2)
  • 发文机关: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发布日期: 2024-12-12
  • 原文链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22年,中央统战部、财政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统战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行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拓展选人视野和推荐渠道,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做好安排使用工作,加强管理和评价工作,支持发挥优势作用”。同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着力推进行业代表人士培养工程”。因此,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事成长规律研究,既是落实《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统战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期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具体举措,同时,能够了解代表人士的成长成才规律,为进一步推进当前行业代表人士培养工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来自行业第一线代表人士们的心声与建议。

本研究以全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辅以代表人士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从“共性”与“特性”两方面入手,探索了行业代表人士成长历程的“行业进入”、“行业成长”、“政治萌芽与成长”、“政治成熟”四阶段基本特征,并形成行业代表人士成长规律。通过研究发现,个人因素、事务所因素、行业因素、相关组织因素、环境与制度因素,是对注册会计师在四阶段成长历程中起到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

最后,本研究还对行业发展、人才培养、代表人士组织协调与推荐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

2024年12月6日

一、引言

2022年,中央统战部、财政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统战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行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拓展选人视野和推荐渠道,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做好安排使用工作,加强管理和评价工作,支持发挥优势作用。同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着力推进行业代表人士培养工程,聚焦培养符合“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要求的行业代表人士,锻造一支有贡献、有影响的行业统战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此,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事成长规律研究,既是落实《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统战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期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具体举措,同时,能够了解代表人士的成长成才规律,为进一步推进当前行业代表人士培养工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来自行业第一线代表人士们的心声与建议。

本文以全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辅以代表人士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共性”与“特性”两方面探索行业代表人士成长过程中的“行业进入”、“行业成长”、“政治萌芽与成长”、“政治成熟”四阶段基本特征。同时讨论个人、事务所、行业、其他相关组织、环境与制度等因素对代表人士成长的差异化影响,最终形成行业代表人士成长规律,如图1所示。

通过访谈与问卷发现当前行业代表人士培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例如:行业吸引力下降,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从业人员发声平台作用尚待充分发挥,从业者权利维护机制不完善;各培养部门间联络与互动不够有效,代表委员的推荐渠道还不够畅通等。因此,全行业应在加强行业吸引力、优化人才梯队、提供发声与维权平台等方面共同努力,财政部门应加强与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团体等的联络协调工作,并为代表人士培养工作提供配套的政策与支持。各级协会也应在代表人士培养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争取其他各级相关培养部门更为对口的支持与协助。

图1: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士成长规律

二、行业代表人士成长阶段划分和影响因素归纳

(一)行业代表人士定义归纳

目前学界与业界对行业代表人士鲜有明确定义。《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指出:“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其标准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行业代表人士一词的使用常与从业者的服务内容相联系,如在报道中常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年专家、行业高端人才列为行业代表人士服务团的成员。狭义的行业代表人士也可以仅指获得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安排的从业者。有学者认为代表人士应是行业旗帜,即有政治定力,是行业和专业标杆,有卓越的个人品格(王树臣,2008)。

图2:行业代表人士概念内涵

如图2所示,本文将行业代表人士的概念内涵作如下总结:(1)广义上应以做出过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作为遴选行业代表人士的门槛,并且应以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来评价代表人士;(2)行业代表人士可以具化为高端人才、大规模事务所的骨干以及青年行业专家;(3)狭义的行业代表人士则应加上有一定的政治安排这一条件;(4)对行业代表人士最为严格的界定就是行业旗帜,如国家级的代表委员或者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等。

(二)代表人士成长阶段划分与影响因素归纳

党内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问题是统一战线研究领域长期关注的重点,但目前以代表人士成长规律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却不多见(黎园,2018)。现有研究中,部分学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代表人士的成长过程归纳为行业进入、行业成长、政治历练、政治成熟等阶段,并分别研究各个阶段的共同特征与个性化表现(侯天佐和孙继莆,2018;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2018;赵虎和徐军,2018)。部分学者从生命历程角度,横向考察影响代表人士成长的各类因素,包括自身条件、组织条件、环境条件及制度条件(李营歌,2016;吴雪,2020)。

(三)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研究设计

为便于研究,本文将分析对象限定为获得各层级政治安排的从业者,即狭义的行业代表人士。同时依据现有文献,本文将行业代表人士的成长历程划分为“行业进入”、“行业成长”、“政治萌芽与成长”、“政治成熟”四阶段,并横向考察影响行业代表人士成长的各类因素。我们于2022至2023年间对行业代表人士开展了:(1)人口学及相关社会活动分析;(2)线下线上访谈与调研;(3)问卷调查。我们从中注协获得了现任的403位各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基本信息以进行人口学特征分析;以“线下+线上+书面”的形式分两批次采访了部分从业者、各层级代表委员、注协和相关组织领导共28名;面向全国范围内的从业人员、各省级注协发放了网络电子调查问卷,分别收到有效回复463份与29份。

三、行业代表人士成长规律

(一)四阶段成长历程分析

1.行业进入阶段:才华与机遇并重。行业进入规律,是指一位注册会计师要想成为代表人士,在进入这个行业时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本文总结得出三方面的共性规律。(1)良好的财会教育背景、对财会审计工作的浓烈兴趣。13位受访代表委员中,12位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03位现任的各级行业代表委员中,347位(86.1%)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在进一步问卷调查中,如图3所示,65%的受访者认为对会计审计的兴趣是选择进入行业的主要原因。(2)扎实的财会实务基础,丰富的人生阅历。虽然大多数受访代表(8位)的职业起点并不是审计,但他们均在原单位从事财会相关工作,有一定积累。从117位有政治安排的受访者的入行经历来看,61.5%受访者的前一职业也非审计,其职业生涯较为丰富。另外,更有60%的受访者认为丰富人生阅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是选择进入注师行业的原因。(3)把握政策动向的敏锐嗅觉、抓住时代机遇、迎合社会需要的胆识。当前一批代表人士大多出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他们的教育、职业路径基本完整经历了改革开放和注会行业的恢复。作为创业和中流砥柱一代,众多受访者在交谈间指出把握政策动向的敏锐嗅觉、敢于放弃铁饭碗的魄力、迎合社会需要的胆识等因素驱动他们从事社会审计工作。另外发现进入阶段的两点特性因素:一是人际关系驱动,如家庭传承、高校教师引导、注册会计师工作简单的环境氛围。二是寻求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等个人原因。

图3:入行前职业及入行原因

2.行业成长阶段:信念与操守、积淀、毅力、动力、能力与胸怀。行业成长阶段规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转变为行业代表人士的成长过程中应具备、发展的品格品质。本文总结出“个人发展特征”与“个人视野站位与胸怀”两大类七小点因素,不同类型问卷受访者对这7点因素的认同程度如图4所示。

图4:行业代表人士的成长因素

个人发展特征包括:(1)坚定的职业信仰与严格的职业操守。有5位受访者从毕业就立志从事注会工作,其他人则确信看到了行业发展大势。如图5所示,大部分有政治安排的受访者认为对行业未来发展具有使命感,并且对事务所成长与品牌负有责任。这体现出行业代表人士坚定的职业信仰,即行业发展与自身命运息息相关。同时自身对事务所的成长与品牌负责的态度,体现出代表人士严格的职业操守。(2)耐心的业务积淀。受访者进入行业的时间普遍较长,并且有12位执业超过20年。347位执业的现任代表委员中,有265人执业时间超过20年。有政治安排的问卷受访者中,也有58%的人执业年限在21至30年。可以说当前这一批行业代表人士的成长积淀正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真实写照。(3)持续学习的毅力。所有的问卷受访者均把“持续学习进步的毅力”列为影响代表人士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从生命历程理论的个人能动性原理来说,即使在有约束的环境下,个体仍应具有主动性,进行持续学习。(4)开拓眼界的动力。扩大知识面、丰富视野眼界也是受访者经常提及的成长因素。有受访者提到了高端人才班对提升自身格局的作用:“高端人才计划不一定教你一个具体的东西,但是打开了你的视线视野,让你自己的境界会高一些,比如说不会特别在乎自己个人的财富得失。”(5)较强的业务开发与客户维护能力。作为服务行业,从业者的声誉与客户业务息息相关。在评价行业代表人士时,行业内外的知名度就是一个重要指标(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组,2022)。如一个人执业能力出色,业务水平强,当然容易在行业内外传颂。

个人视野站位与胸怀方面包括:(1)对事务所成长与品牌管理的不懈努力。注册会计师的个人成长离不开其所在的事务所。92%的问卷受访者肯定了事务所平台对注册会计师成长的积极影响。现任各级代表委员中,有30%来自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另外,代表人士大多也在事务所承担管理职责,他们一直为事务所的成长发展与品牌维护而不懈努力。(2)关心行业当下及未来发展的胸襟。注册会计师的个人成长也离不开行业的兴衰。受访代表委员均展现了极其关注行业当下及未来发展的胸襟气量,有人认为应当站在全行业角度,持续为各类型事务所的成长与生存发声,也有人对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表达了担忧,并提出了对策。117位有政治安排的问卷受访者中,有67人撰写过与行业发展有关的提案,49人在多种平台上为行业发声,谋政策。另外发现影响代表人士成长的三点特性因素,即事务所的良好文化氛围、事务所前辈感召、事务所稳定而专业的工作环境。

图5:受访者留在行业的原因

3.政治萌芽与成长:“被动的经济鉴证专家”与“不善言辞的代表委员”。行业代表人士的“政治萌芽与成长”即指注册会计师在行业内取得一定地位后,有意或被动地关注政治社会民生领域,并逐渐参与到政治社会活动中。本文总结出这一阶段的四点共性特征。

(1)“被动式”政治萌芽。采访中,绝大多数代表委员表示是因为获得了相关部门的介绍和推荐才“被动”地开启了政治生活。如图6所示,主动参选的问卷受访者只有10%。进一步,即便有政治安排,也有近20%的受访者表达对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低意愿。换言之,即便是优秀的从业者,也不见得会主动涉猎政治社会领域。因此,从注册会计师到行业代表人士身份的转变,需要注协及主管部门精准有力的“扶上马、送一程”。

图6:获得政治安排的途径与政治参与意愿——有政治安排的受访者

(2)经济与鉴证服务类专家。作为经济领域的资深从业者,代表人士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几乎总是扮演着经济专家的角色。如图7所示,60%以上的受访代表委员撰写过与经济发展有关的提案,并为政府施政提供经济方面的意见。进一步,85%的受访者认为“经济与鉴证服务类行业技术专家”身份是注册会计师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优势。但值得关注的是,各类型受访者均将“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与地位”排在政治历练优势的最后一位,这说明行业“光环”在从业者心中逐渐消退。更需要注意的是,行业代表人士总局限于熟悉的经济领域并不能很好的扩大行业影响力。

图7:行业代表人士参与政治社会活动类型与政治历练优势——有政治安排的受访者

(3)“不善言辞”的代表委员。多位受访者指出,相较于律师等其他专业人士,注册会计师经常在人大、政协里插不上话。有受访者认为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谨慎性以及对保密原则的顾虑是行业代表人士较少发声的重要原因,这一特质也常常导致本行业缺少正面宣传。由图8可知,从业人员更加重视业务,也相对谨慎,较少表达观点。另外,“专于经济,政治敏感性低”也说明注册会计师是经济事务方面的专家,但对政治生活缺乏了解。

图8:行业代表人士参与政治历练劣势

(4)从政治生活的“被动萌芽”转向“主动成长”。随着从业者被纳入各地注协代表人士人才库,或经推荐参加各类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甚至获得各类政治安排。注册会计师的政治意识逐渐增强,其对社会领域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从过去的“被动”听讲转变为有意识地积累政治知识、提升政治修养。大部分受访者指出,他们会主动关注相关会议文件、制度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热点、统战理论知识等。此外,主动参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培训班、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同心·注册会计师服务团等,也是注册会计师涉猎政治活动的开端。最后他们也会将所积累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在事务所管理中的实践,如落实事务所的党建工作,将事务所党建与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相融合,以及在行业范围内对从业者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进行引领。实现从政治生活“被动萌芽”转向“主动成长”。另外,也有个别受访者指出政治萌芽源于特殊原因,包括对政治生活的主动参与、代际传承及家庭因素、工作需要等。

4.政治成熟阶段:行业建设者,代表委员,行业旗帜。现有研究认为,如果新阶层代表人士实现从专家到社会活动家的转变,就可以说进入了成长成熟阶段。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在代表性之上还存在旗帜性人物,即在行业内外具有无形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的有识之士(王树臣,2008;侯天佐和孙继莆,2018)。基于此,本文也在研究中对行业代表人士的政治成熟表征进行探索。但如下图9所示,行业代表人士的政治成熟特征还尚未形成共性规律。

图9:行业代表人士政治成熟特征

(1)为行业建设作出贡献,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的从业者。“主动参与本行业建设,在各平台为本行业发展建言献策”的特质得到了受访者的广泛认同。可见,为行业发展做出实质贡献,为行业发展积极发声奔走,至少是评价合格代表人士的重要指标。

(2)成为行业代表委员。在面对面采访中,代表委员均不认为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可以代表行业或者表征政治成熟。问卷调查的结果也不一致:地方注协普遍认为获得政治安排就是政治成熟;部分有政治安排的受访者认为担任代表委员可以表征政治成熟;一般从业者则较少同意获得政治安排可以表征政治成熟。

(3)行业旗帜。代表人士与旗帜性人物是分母与分子的关系,理论素养、眼界范围、胸襟大小是决定代表人士向旗帜性人物转变的重要因素。但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旗帜性特征并未获得受访者的普遍认同。金更兴(2017)指出,虽然在统战理论和统战会议中,经常看到或听到旗帜性人物,但大多都是模糊的指向。因为没有概念上的界定,工作中就缺乏可供操作的标准。

(二)关键影响因素提炼

所谓“成长规律”,是指一位注册会计师在行业进入、行业成长、政治萌芽与成长、政治成熟四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对其最终成长为行业代表人士起到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代表人士成长四阶段的共性特征中进行提取和归纳,认为大致包括个人、事务所、行业、相关组织、环境与制度共五类。

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在行业代表人士成长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行业代表人士的自身特质及背景决定其是否选择注会行业,以及如何成长。随着注册会计师政治意识的觉醒和政治敏感度提高,个人因素在被动政治萌芽向主动成长转换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进一步,个人因素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是否会主动参与行业建设,主动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而要成为行业旗帜性人物,理论素养、眼界范围、胸襟大小也是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素养的一部分。

2.事务所因素。如图10所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事务所组织在行业代表人士成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业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浓烈兴趣需要事务所潜移默化的引导,个人丰富的经验、长期的阅历也需要事务所提供锻炼机会与成长平台。并且,事务所既是注册会计师参与政治社会活动的引路者,也是代表人士主动践行政治社会活动的第一舞台。到政治成熟阶段,事务所发挥的作用则相对较小。

图10:事务所平台对注册会计师成长为行业代表人士的影响

3.行业因素。行业因素在代表人士成长中发挥了支撑性作用。从业者的浓烈兴趣需要行业投入大量教培资源及正面引领宣传。而个人、事务所的成长发展也离不开行业领导部门的持续关怀与政策扶持。相关部门对行业愿景使命的大力宣传与对行业困境的关注是激发执业者关怀行业命运的正面能量。行业部门的推荐、任命和安排不仅能够培养注册会计师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主动意识,也为行业代表人士开展政治活动提供抓手。代表人士为行业做贡献,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亦离不开行业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宣传。

4.相关组织因素。如图11所示,所有受访者均认为各类其他组织对行业代表人士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其中,统战部、组织部等起到了政治领头羊与政治培养者的作用。大部分受访代表委员也对党委统战部、党委组织部、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等的发掘、培养、推荐、安排工作表达了肯定和感谢。代表人士为行业发声,为行业谋政策,离不开相关组织领导为行业“搭平台、扶一把”。代表人士成长为行业旗帜,少不了相关组织的政治引领与培养,以及为行业代表人士在全国范围内发挥才能提供机会和平台。

图11:各类组织对注册会计师成长为行业代表人士的影响

5.环境与制度因素。良好的社会宏观环境可以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其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脱钩改制、做大做强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环境与制度为行业吸引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良好且稳定的监管、法治环境为注册会计师健康、有序成长提供了经济条件与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从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到2022年《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统战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持续颁布,则为注册会计师参政议政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四、行业代表人士培养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研究行业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同时,本文也针对当前行业代表人士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广泛征求受访者的意见与建议。本文将其归纳为行业发展、人才建设、代表人士组织协调与推荐三方面,同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行业发展

1.行业发展挑战。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大类七小点。在监管环境方面,行业面临监管趋严、备案制下的行业竞争加剧;在法律环境方面,行业面临法律风险,尤其是诉讼风险的提升;在执业环境方面,行业的低价揽客现象不止、行业吸引力下降、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行业形象需要提升。

2.对策:营造风清气正的执业环境,坚持过罚相当的监管力度,构建公平正义的法律环境。本文认为:首先,相关部门需要持续打造优质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这包括主管部门对行业发展的厚爱扶持,也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审计市场中的不合理收费行为,保持行业合理的收入水平;其次,相关部门、行业代表人士、从业人员在各渠道持续呼吁诚信、可持续的职业行为,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在行业遇到问题与困难时,能够有序引导舆论,避免大众对行业形象产生误解,最重要则是为行业代表、事务所、执业者搭建提供公开发声的平台;最后,行业主管部门应协同其他相关部门持续推进“过罚相当”“公平正义”的监管法治环境建设,建立畅通的权利维护通道,确保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为注册会计师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可能。

(二)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困境。行业整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工作薪酬与强度不配比、行业形象需要改善与行业地位降低、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行业代表人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则包括:后备青年人才不足与中青年人才政治热情较低、代表人士培养缺少系统方案指导等。

2.对策:强调青年人才转化、代表人士培养按生命周期分类育能,辅以灵活保障。本文认为,针对青年人才转化,在持续优化执业环境、保持行业合理收入水平的前提下,应制定方案引导、激励行业优秀青年人才向行业代表人士预备人才的转化,缓解后备青年人才不足,激发中青年人才政治热情。

其次针对代表人士培养,应按代表人士成长历程采取分类育能。对处于进入与成长期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不仅是要“留”,也要为代表人士后续梯队“选苗育苗”。例如在中青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后备人才行业认同感的教育,强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荣誉感,激发后备人才对事务所成长、行业兴衰的使命感。对处于成长与政治萌芽期的业务骨干及合伙人,他们不仅要懂政治,还应从“被动听讲”的学生转变为能够与党委统战部门、党委组织部门以及其他职业代表人士交朋友的活动家。因此,相关人才方案应强化培养对象的沟通与人际交流能力、政治视野及主观能动性。对已有一定政治历练或已政治成熟的行业代表,人才工作的重点不仅是充分利用他们为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声音、引关注、谋政策。更应转变相关部门角色,为行业代表人士提供更专业、全面的服务。应突出培养对象的政治引领作用,并深化各部门的对口支持,做好落实与跟踪反馈工作。

最后,注册会计师执业呈现出典型的季节性,而当前各类代表人士培训大多为年度线下集中学习,这使得人才培养的覆盖率较低、系统性较差。为此,部分受访者指出应将相关的培训活动在年度内常态化。并且依据不同的教育主题,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可让代表人士有更灵活的选择余地。当然,相关部门还需要在培育过程中给予更持续、多样化的财物力保障。

(三)代表人士组织协调与推荐

1.代表人士培养中的工作协调与推荐任用问题。调研发现:各地财政部门在行业代表委员的推荐工作中,与统战部门、组织部门联系的力度不一;各地统战部门在与行业的联系过程中,与行业的对接程度可能不一致;各地注协与人大、政协、政府、高校、社会团体的联系强度不一;地方注协与代表人士的联系情况不一,代表人士人才库建设工作未实现全覆盖。在行业代表人士的推荐工作方面:行业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推荐渠道不畅;行业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推荐渠道不清晰。

2.对策建议。注协系统应在财政部门领导下实施常态化推荐与代表人士政治教育相结合。在组织协调工作上。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各级财政部门在组织协调沟通中的主体责任。例如,财政部门要就代表人士培养与党委统战部、党委组织部等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财政部门要经常带队(包括地方注协工作人员、地方行业代表)向统战部、组织部门沟通工作情况,宣传行业的重要性,并邀请相关领导对行业发展进行考察。同时,财政部门要密切关注各级人大、政协的动向,与其建立长期联系。另一方面,各级注协应在组织协调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协会应配置专门的统战工作力量,主动接触统战部、组织部、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团体等。同时,注协也要主动带队(代表人士或后备人才)参与各级统战部、组织部、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团体等组织的政治社会活动,增加行业的曝光度。另外,注协也要积极关注代表人士的政治作为与履职情况,做到主动考察、主动评价、主动汇报。

在代表人士的推荐任用上,要落实形成在财政部门领导下的代表人士推荐常态化机制。例如,财政部门应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协商,为行业代表人士发挥作用争取机会。当然,各级注协也应与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党委、人才领导小组保持交流畅通,发挥协会人才工作积极性,主动推荐人才。另外,注协也要在行业代表人士培养方案中持续加大对代表人士政治能动性的引导教育,并实现代表人士人才库建设的全覆盖,充分掌握处于各成长阶段的代表人士的现状,随时能向有关部门举贤荐能。

参考文献

1.王树臣.从代表人士向旗帜性人物转变的要素分析[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4):53-56.

2.黎园.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研究综述[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3):92-96.

3.侯天佐,孙继莆.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0(03):27-30.

4.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徐军.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进入、成长和评价标准研究——以武汉市“2007年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培训班”为例[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6):55-61.

5.赵虎,徐军.律师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和评价标准——基于武汉市律师群体的调查分析[J].党政干部论坛,2018,(03):38-41.

6.李营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成长规律和培养路径问题探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1):33-40.

7.吴雪.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成长规律探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4):42-46.

8.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组,胡霞娥.关于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的探究[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3):56-61.

9.金更兴.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3):28-33.

(外单位署“本文作者为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史文;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叶凡;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刘峰”)

未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本资料用于商业目的。作其他目的引用时,请予注明。

网址:http://www.cicp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

邮政编码:100039

电子邮箱:zhangtongfei@cicpa.org.cn

责任编辑:研究发展部张桐菲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